在监管部门严打公积金骗提、骗贷的情况下,公积金套现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仍然层出不穷,不同的只是公积金提取中介们改变了策略和方法。公积金套现频繁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吃紧的恶果。这种恶性循环的背后,折射的是公积金制度的弊端
最终,
“按照北京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规定,凭借购房合同与发票是可以提取公积金的。但问题是当时我还没有付房款,不可能拿到购房合同。”
无奈之下,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当下由于公积金提取难,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批的中介,为不满足公积金提取条件的人提供服务。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公积金套现现象频发的表面原因是公积金提取难,深层次原因是公积金难以为大多数人服务,减轻人们买房的压力,反而存在大量住房公积金沉睡、挪用、套现的情况。”
“市场有需求,非法的中介组织才会铤而走险,有一部分人在现阶段买不起房又不符合提取条件,他们的公积金实际上是为他人做‘嫁衣’。”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法律顾问王辉在接受采访时说。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方面公积金套现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各地的公积金贷款频现“钱荒”,公积金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而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监管升级与套现泛滥
公积金套现的情况由来已久,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即便如此类似现象仍未根除,套取公积金的中介机构在网上可以轻易地找到。
记者看到,这些所谓的中介机构都打着“正规”、“无风险”的旗号。
北京从事公积金套现业务的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2002年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在如下六种情况下,才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出境定居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规定比例的。
“肯定不会出问题,租房提取公积金除了合同上的内容是假的外,其他手续都是真的,发票是地税局开的,至于合同内容的真伪根本无法核实。”
看到记者犹豫不定,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住建部在2012年年初还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监管,重点查处公积金骗提、骗贷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此前中介通过租房提取公积金,不仅提供的合同是假的,连房租的发票都是假的。在严格监管之下,这样的情况已有所改变。
但是
记者向北京多家中介机构核实,除了收费的金额不同外,流程并无太大出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积金套现的情况几乎在全国都存在,而各地的情况也不相同。
“我们只做天津的业务,北京的业务已经做不了。”当记者拨通一位在天津的中介
记者又以熟人介绍的名义咨询,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制度背景下治理公积金提现,无论监管多么严格,都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根本的治理途径,还在于理性地探讨公积金制度是否还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