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房地产信息网

您的位置:岳阳房地产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内容阅读

信海光:30年后中国人拿什么养老

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更新时间:2013-10-17 浏览次数: 快捷操作:【打印】【收藏】【关闭

作为世界上唯一未富先老的重度老龄化大国,中国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先是有关部门提出延迟退休方案,又有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理性分析这场风潮后笔者认为,无论是延迟退休,还是以房养老,凸显的都是政府对未来应对养老难题信心之不足。这很好理解,养老问题说到底还是社保问题,中国一直有退休制度、社保体系,按理说未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可,但现实却是尴尬的,3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幅度过于巨大,原有的制度设计已经不敷其用。有关部门只能匆忙推出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等方案救急。

老实说,养老窘境的出现不能全怪政府之前没有预见性,而实在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变革过于迅猛,以至于尽管一代人都老去了,社保体系却依旧卡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传统的乡村社会已被瓦解,独生子女时代的确立使养儿防老不再可靠;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瓦解,政府大包大揽的养老方式也已不再可靠;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未建成,再加上社会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纠结之下,酿成今天的局面。

事实已经如此,再多抱怨也是无用,30年后,我们都将老去,喊累了,骂烦了,依旧要面对如何托付有生之年的现实问题。

30年后,中国人拿什么养老?像延迟退休、以房养老这些时髦的方法终究难说是解决之道。延迟退休是以割舍老年人晚年幸福为代价。而以房养老去掉种种中国式现实问题不谈,前提至少是得有房吧?至少是房价得够档次吧?这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矛与盾的关系,很难共存。更何况城市里房价高企,普通人更是难以企及,但房价平民化,则又难以达到养老的目的,以美国为例,美国人用4年的工资收入就可以买套住房,是不是反过来说一套住房只够养老4年呢?

所以说,所谓以房养老说到底只是一块补丁,而真正赖以为长者御寒的,还是要靠健全的社保养老制度,养老的底还是要靠政府托起来。至少,政府要把最弱势的那部分老年群体管起来。

而现状却恰恰相反,政府首先托起来的却是公务员群体、国企和党政文教群体。另外,中国养老金的上万亿元空账也需政府补足。

30年前,智利在全世界首次建立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制度,并对基金实行资本化运作模式,养老金投资收益率高达12%。在借鉴智利的做法下,中国首创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但事实证明,中国学习拉美模式是不成功的,工资的增长和通胀使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工资增长率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由此笔者建议,政府应舍得通过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补足养老金缺口,这也是社保体系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健康运转的前提条件。

到目前为止,至少是在国内,还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养老投资方式。比如存钱养老,就敌不过通胀,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所说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的言论并非全是无稽之谈;投资股票或黄金等养老方式,则失之于风险过大;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稍微靠谱,但也不如存钱更靠谱,何况保险公司比银行更容易倒闭。

如果发挥逆向思维就会发现,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当是移民养老。既然中国的养老难题源于未富先老,何不移民到那些先富已老的国家享受他们的养老福利呢?事实上,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赴外国拿福利和养老的银发移民潮。无奈中国的银发浪潮过于巨大,而非福利国家的小池塘所能承受,这是移民养老的局限所在。

关键字:楼市  政策【责任编辑:】
广告位招租

热门推荐

推荐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