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政策太猛,下面的对策发懵。国务院上月出台的楼市调控“国五条”及其细则,因其严厉性,不仅对市场造成心理冲击,也令部分地方政府一时进退两难,只好“等等看”。
上面的政策太猛,下面的对策发懵。国务院上月出台的楼市调控“国五条”及其细则,因其严厉性,不仅对市场造成心理冲击,也令部分地方政府一时进退两难,只好“等等看”。
房地产市场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各地虽觉有必要体现差异化,但在中央政府进一步明确态度前却都不敢“造次”——出台细则,致使中央、地方政策衔接上的“空窗期”尴尬延续。
“地方细则”悬疑
这一组在新老政府交替前夕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因要求“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而被视作对二手房交易具有剧烈抑制作用。
于是,在各地尚未出台相应落实细则的情况下,相当一些地方二手房交易量出现井喷。
21世纪不动产上海(楼盘)区域分析师黄河滔认为,3月楼市成交持续向好,除了此前楼市热销的惯性使然,政策主导下的恐慌需求集中释放,无疑是助推楼市频创高位的主要因素。
除了交易井喷外,关于地方细则的内容也是传闻满天飞。多份所谓“广州(楼盘)、北京(楼盘)细则”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迫使地方政府出来辟谣。
同日,上海市住房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不清楚上海版细则的内容,也不清楚何时出台。